北京专业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

极目新闻记者胡迪凯王俐燃

摄影记者刘中灿

通讯员史凤玲

3月28日,是第三个“中华鲟保护日”。当天上午,在武汉渔政码头,尾人工繁殖的中华鲟鱼苗、50尾胭脂鱼、尾长吻鮠等其他珍稀鱼类被放流入长江。

活动现场还揭牌了国航公益放流站,并举行了中华鲟保护研讨会。会上,专家表示,中华鲟已连续6年未见自然繁殖,科学放流中华鲟对于恢复其野外种群繁殖有重要意义,但其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须加强对长江中下游及长江口中华鲟幼鱼栖息地的保护。

放流现场

尾中华鲟幼苗涌入“母亲河”

“1、2、3!将第一批中华鲟放入长江中!”3月28日上午,随着岸边志愿者的口令,一条条中华鲟欢腾地被放流到长江里。

中华鲟鱼苗

今天是第三个“中华鲟保护日”,由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湖北省长江生态保护基金会主办,武汉长江中华鲟保护中心承办的,中华鲟人工增殖放流活动暨国航公益放流站揭牌仪式在武汉渔政码头举行,活动主题为“拯救濒危鱼类共建生命长江”。

极目新闻记者了解到,中华鲟是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动物之一,距今已有1.4亿年历史,是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和长江珍稀特有鱼类保护的旗舰型物种,被誉为“水中大熊猫”。其最大个体体长可达5米,体重可达千克,是中国长江中最大的鱼,因此也有“长江鱼王”之称。

活动现场,长江生态保护基金会工作人员介绍,共有尾子二代人工繁殖的中华鲟、50尾胭脂鱼(国家二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尾长吻鮠(湖北省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等其他珍稀鱼类,在当日分批次放流至长江。

“放流的中华鲟鱼苗有两种大小,一种是去年10月份出生的,现在已有10厘米左右长,另一种已经饲养了近两年,有50至60厘米长。”该工作人员说,这些鱼类回到长江,将为濒危和土著鱼类的种群复壮发挥重要作用。

工作人员给放流的中华鲟打标

记者看到,现场工作人员还对数条中华鲟进行了现场打标,“”,一个长约0.3厘米的PIT(无线射频识别)芯片,装在一个细细的针头上,植入到中华鲟背部的肌肉中。这些中华鲟就拥有一张相伴终生的“电子身份证”。

工作人员表示,放流至长江的尾全人工繁育的中华鲟幼苗全部被植入PIT电子标签,这样可以方便对它们进行后期的个体追溯,这些中华鲟在“母亲河”的生活状况将被准确掌控。

公益放流站吸引学生驻足观看

“好多漂亮的鱼啊。”“原来中华鲟是这样产卵的。”活动现场,国航公益放流站正式揭牌,参加完放流活动的学生们看到满墙的科普知识后纷纷驻足讨论。

国航公益放流站正式揭牌

长江生态保护基金会执行理事长邬剑刚告诉记者,该公益站将为企业、学校、社团等民间放流者提供科学放流的场所,成为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宣传教育活动的公益科普基地。他表示:“期待越来越多的企业能在长江流域支持设立公益放流站,大家共同为推动长江大保护贡献力量。”

记者看到,公益站墙上的中华鲟、胭脂鱼,让学生们一个个挪不开眼,大家纷纷举手提问,并用笔记录下这些“新朋友”的名字。光谷九小二年级的学生邱逸飞告诉记者,今年8岁的他一直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vojcm.com/zcmbzz/16755.html